一面团扇映于台前,或富庶旖旎、或山水清雅的丹青笔触从扇面上流过,掀开一幅古韵盎然的宋代画卷。8月8日和10日,上海歌剧院与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新古典国风歌剧《梦华录》亮相2025国家大剧院歌剧节,指挥家指挥张诚杰执棒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,携手徐晓英、于浩磊、周琛、曹琳等多位主演歌唱家低息配资推荐网,一道展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交融。
歌剧《梦华录》改编自同名剧集,而从40集的长篇叙事变为两个多小时的歌剧,精简体量既是必然,也很考验改编的落点与功力。编剧曹路生删减十余个支线人物,从关汉卿的元杂剧《赵盼儿风月救风尘》中提炼精神内核,又汲取电视剧对女性情谊的现代诠释,聚焦赵盼儿、宋引章、孙三娘从钱塘到汴京的创业历程,她们三人间的真诚、理解、扶持是全剧最突出的亮点之一,为这个“古老”的故事添上了契合时代思潮的底色。
在塑造形象时,为电视剧《梦华录》创作原声音乐的作曲家吕亮综合带动各种形式,填补人物血肉。音色独特的民族乐器被鲜明地“角色化”,比如,赵盼儿的主题以古筝为核心,清丽中藏着韧劲;顾千帆的旋律由箫笛主导,悠远里带着侠气;宋引章的琵琶情丝缠绵,符合角色擅弹琵琶、柔婉深情的特质,同时,琵琶的种种演奏技巧与西洋管弦乐队交织齐鸣,是现场演奏中相当动听的“高光”片段。
在丰富民族歌剧表达方式的层面,《梦华录》探索突破惯用“板腔体”的传统,融入流行音乐动听流畅的特质——赵盼儿与顾千帆的二重唱“萤火虫”以轻盈旋律模拟流萤飞舞,升华“卑微生命亦能绽放尊严”的哲思;孙三娘、宋引章的唱段“喜报皇榜”“三秋桂子香难久”朗朗上口,清晰凸显了前者直爽干练、后者哀婉美丽的人物特质;吕亮也把宋词吟诵的声韵节奏融入音乐演绎中,合唱团以多声部吟诵柳永《望海潮·东南形胜》的名句“烟柳画桥,风帘翠幕”,韵律铿锵。此外,《爱莲说》等宋代经典也被引用在唱词中,为全剧增添了不少雅致清正的文学底蕴。
在传统文化备受关注的当下,“宋式美学”的热潮方兴未艾。在歌剧《梦华录》的舞台上,宋代绘画元素被拆解重组。纱帘构成的前景展现为圆形扇面,既呼应了赵盼儿茶楼“半遮面”的美名,又传递着宋代简约雅致的审美特点。可移动的仿宋木构装置光影疏落,垂幔款动,灵活带动起空间变换,前一刻还是烟柳依依的钱塘江畔,转瞬随一艘客船变作汴京酒旗招展的繁华街市。舞美设计丁丁借鉴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《重屏会棋图》的多重时空构思,一面切割空间,一面通过屏风上的画作、人物的虚实穿梭投射内心悲喜,层次错落,可谓巧思。
全剧的高潮片段“斗茶”,更把舞台艺术独有的特点发挥得相当酣畅。赵盼儿与对贱籍女子抱有成见的茶汤巷掌柜比试点茶技艺,琵琶轮指模拟茶筅击拂的节奏,弦乐组以跳弓技法表现茶沫升腾的动态,多位身着渐变绿纱衣的舞者翩然登台,水袖翻飞似茶汤旋舞,多媒体影像将茶沫幻化为点点星辰——舞蹈、多媒体、交响乐默契配合,让似乎很难在舞台上呈现的宋代茶艺有了“通感”般的转化表达。
把舶来的歌剧艺术化作传递中国美学的桥梁,《梦华录》的探索与实践相当新颖,但一部首演于今年的新戏若要成为真正立得住的经典,尚有精进的空间。《梦华录》树起了“新国风歌剧”的旗帜,但在唱词的文白过渡、宣叙调的衔接雕琢等细节上,仍需进一步打磨,以更贴合当代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。
记者:高倩低息配资推荐网,方非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